煤炭行业虽然有一定好转,大部分欠发工资都补上了,但整个行业并不乐观!
1、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各地都有压缩落后产能的任务,必须完成,压力很大!
2、一些老的矿井环保欠债多,污染大,存在限产问题,职工工作不饱满!
3、煤炭做为化石能源在发电,供热环节污染较大,部分由天然气和石油代替,需求量减少!
4、由于汇率因素导致国外煤炭价格很低,与国内煤炭存在竞争!
5、煤炭的深加工技术利用不好,煤化工产品开发处于起始阶段,迟迟形不成规模,产生不了效益!
6、煤炭做为我国最可靠的战略资源,今后仍将是能源供应的主力军,随着改革得深入,技术应用的成熟,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相信煤炭会走出低谷的!有了煤心中才能不慌,正是有了煤做比价系统,石油天然气的进口价格才不至于到了天花板上!
值得尊敬的煤炭工人!
煤炭企业如何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一是就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达成广泛共识;二是探索以现有煤电机组为核心打造工业园区综合能源供应新模式;三是加大基础性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投入,探索煤为原料的高端化工产业;四是完善体制机制,理顺跨矿种矿权管理体制,推进煤炭与煤层气资源合理充分利用
实现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原则,既要重新认识煤炭定位,统一思想认识;又要从根本上消除阻碍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恢复行业活力。具体包括如下四方面建议。
一是就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形成广泛共识。
要统一认识,明确煤炭减量利用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畏缩不前。要作为能源领域的一项长期工作,也是培育能源行业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为此,必须尽快完善碳市场或者征收碳税等市场机制,提高替代能源相对煤炭的经济性,依靠市场力量推进减煤工作。
要统一认识,加快推进煤炭清洁化是能源体系清洁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超低排放技术在重点耗煤行业的全面推广、煤炭的分质梯级综合利用技术等领域仍需要尽早研发完善,推广应用。这两个方面共识看似矛盾,但考虑到未来即使煤炭利用总量持续下降,到2050年仍有8亿千瓦左右装机规模,且建材、钢铁、化工等传统耗煤产业仍要维持一定规模,这些先进技术的利用,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二是探索以现有煤电机组为核心打造工业园区综合能源供应新模式。
当前,我国大量先进燃煤发电机组,基本上都就近布置在电力负荷中心,在完成发电上网的同时,余热也能够供应附近的工业园区,从而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大综合能源服务范围并加大深度。
要探索直接为园区供电。相比发电机组先升压上网转一圈后,用户再从电网降压获取电量的传统模式,直供电可节约大半的线损电量。若线损减少3个百分点,就相当于降低供电煤耗10克标煤。
要挖掘工业园区客户需要,开辟其他增值服务,如直供压缩空气等,可至少再提升10%的能效利用水平。
要探索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燃料(包括垃圾)。充分利用煤电机组大容量锅炉炉内温度高、分级燃烧、炉内停留时间长和烟气的稀释作用,可大幅提高能效水平,并抑制二噁英的产生,具有显著环保和经济优势。
要用好中水回用和掺烧(水处理后的)污泥。通过废水集中处置、中水回用、污泥(以及部分工业废弃物)掺烧,实现能源与环境协同处置。
三是加大基础性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投入,探索煤为原料的高端化工产业。
未来应将煤制烯烃等纯化工产业作为主要方向。一方面,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加,煤制烯烃可作为我国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烯烃产品的后续深加工产品范围广阔,产业链拓展空间大。因此,应积极推进新材料基础性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投入,针对不同煤质设计出原创的高端化工工艺过程和技术路线,拉长产业链;积极利用循环经济思路丰富产业链;加大投入突破煤化工高耗水障碍,在中西部煤炭富集(特别是不易运出的新疆煤炭资源和不易长距离运输的褐煤资源)、水缺乏区域,实现以煤为原料的高端化工产业创新发展。
四是完善体制机制,理顺跨矿种矿权管理体制,推进煤炭与煤层气资源合理充分利用。
我国12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6万亿立方米,但目前来看,煤层气开发增长缓慢,2017年煤层气利用量仅有44亿立方米,到2020年预计仅有70亿立方米,难以完成天然气“十三五”发展规划任务要求。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除了财政政策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理顺跨矿种矿权管理体制,彻底解决煤炭煤层气矿业权重叠问题,统筹煤炭与煤层气矿权管理,提高资源采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