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于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在当前地缘政治挑战与经济复苏压力并存的背景下,此次系列外长会恰逢其时,为东亚各方凝聚共识、共同致力于实现地区和平与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东亚形势在大国博弈与全球疫情冲击之下加速演变,但地区合作实践稳中有进,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其合作进程中的“亚洲特色”愈加凸显,为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进程中,东盟在主导区域合作架构、东亚合作制度化以及协调各项合作机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东亚地区的机制化合作是以东盟为中心的。随着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以及东亚峰会两个机制的不断发展成熟,东亚地区机制化合作由次区域转向区域,由域内主体转向域内外国家共同参与,逐步形成了当前多领域、多层次、多主体的区域合作架构。东盟中心地位不仅是东盟维护自身整体性、独立性和主导性的重要原则,也是影响现行区域合作架构与模式存续的决定性因素,关乎东亚整体的稳定与发展。
作为东盟中心地位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同东盟在区域合作中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也早已建立起广泛的共识。双方一贯保持积极的合作态势,是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最为活跃且更具成效的典范。自1991年双方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不仅更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东盟建成自贸区,积极参与东盟主导的各项区域合作机制,也更先表态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支持东盟的团结壮大与东盟共同体的建设。2021年,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双方宣布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在合作领域、深度及成效上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双方的合作领域更趋广阔多元,在政治安全、经济贸易与社会人文等支柱领域的基础上,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拓展。随着各领域合作实践的推进,双方愈加重视发展战略层面的对接,包括携手打造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高质量实施RCEP,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印太展望”形成合力,促进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在东盟落地等。
正是有了坚韧的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才一直持续前行。自RCEP生效以来,双方贸易同比增速快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速,2022年前7个月,东盟是中国之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15%,持续彰显双边经贸合作势能。经贸与基建合作的快速推进为恢复疫后经济社会的活力提供了保障,中老铁路顺利通车并实现多项突破,以雅万高铁、中泰铁路为代表的多项大型基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提升了东盟域内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基于合作抗疫的实践和需求,中国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面向东盟国家开展系列公共卫生合作项目,建立更具凝聚力的公共卫生安全共同体;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在反恐、应对气候变化、 *** 安全、打击跨国犯罪、防灾减灾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在本次外长会上,双方通过了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将提交领导人会议批准。这意味着中国与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进入建设落实的崭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将被赋予更加深厚的意义与更加丰富的内涵。双方将通过协同发展,不断加强战略对接,增进政治互信,深化民心相通,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更深入的合作。
回顾过去,中国-东盟合作以其深厚的基础和强劲的韧性为东亚合作进程提供了支撑,引领东亚各国一同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维护地区的持久和平。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中国与东盟,一定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风险和挑战,将东亚区域合作带入新的阶段。
(作者是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