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工业不仅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长期发挥了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煤炭工业的发展。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产量迅猛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煤炭供应紧张局面。1989年首次突破产量10亿吨大关,1996年原煤产量达到13.74亿吨。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保证作用。
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节能技术的推广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不符合生产布局和环保要求的小煤矿实施了关井压产,我国煤炭总量大幅回落,2000年的产量已降到9.5亿吨。
我国煤炭工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包括地质勘探、煤矿建设、设备制造、煤炭开采、洗选加工、产品销售以及科研、设计、信息服务和非煤产业。
目前,我国的煤矿分为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三大类,全国约有2.8万个煤矿,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10多家、国有地方煤矿2000多家、乡镇煤矿约2.6万家。企业区域布局呈南少北多的格局;企业规模处于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的矿井与数量众多、分散的小矿井并存的格局;生产技术则是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的格局;产销关系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煤炭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低,企业分散并且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整体竞争优势;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煤炭加工利用程度低、初级产品比重大、商品化程度低;洁净煤技术尚未普遍推广应用,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影响了煤炭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煤炭企业社会负担较重,总体技术水平差,经营机制没有根本转换,缺乏自我发展的活力和实力。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专家预测,在21世纪前50年内,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短缺和洁净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重要性和地位还会逐渐提升。根据我国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据介绍,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煤炭是我国最安全、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我国煤炭资源总量远远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炭生产成本正在并将继续降低;洁净煤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这都将使煤炭成为廉价、洁净、可靠的能源。
目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炭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欧佩克要把石油价格稳定在每桶25美元到30美元之间,而煤炭通过直接液化制成的成品油成本是每桶15美元左右。
199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4000万吨,去年进口7000万吨(花费200亿美元以上)。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将更大,全靠进口不仅动用大笔外汇,而且受制于人,加大了能源安全供应的隐患。因此,以煤炭液化生产的液体燃料和用水煤浆替代石油将是必然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煤炭在未来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