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路子:一是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二是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三是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四是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走出“四条路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在产业、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实现三个方面的跨越。一是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二是实现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三是实现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
“四条路子”的主要内容: 一是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破除制约发展的观念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多地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发展,促进粗放式、被动性增长向集约式、稳健性增长转变,拓展和创新能源产业,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体系,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使我省能源基地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老工业基地增创新的优势。 二是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永续发展为计,为子孙后代着想,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掘弃不顾资源环境生态代价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做法,大力推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三是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建设,更加重视维护公平正义,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在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中推进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摆脱资源依赖性和思维封闭性对发展的影响,改变内陆省份扩大开放难有大作为的消极心态,树立开放理念、弘扬开放精神,创优投资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外向度,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用大开放促进新发展新跨越。 走出“四条路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在产业、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实现三个方面的跨越。 一是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 我省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大省。据统计,从1979年到2007年,山西累计生产原煤85亿多吨,外调近60亿吨。可以说,山西煤炭工业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有力地支撑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粗放式开采煤炭,也确实积累了许多问题,留下巨额的历史欠账。 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其实质是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一跨越,关键是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同时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做好煤炭这篇文章,当前要做好国家确定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促进煤炭产业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具体要统筹做好行业管理、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煤矿转产和煤炭城市转型等各项工作,建立和形成五个机制,即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务实高效的行业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节约、合理的资源开发机制,构建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煤炭企业转产和煤炭城市转型援助机制,促进山西煤炭工业尽快步入资源回采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煤化工,也就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山西不发展煤炭是不行的,但仅仅挖煤也是不够的。必须以煤炭为依托向下游产业延伸。在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发展的同时,要立足现有基础,结合资源分布和环境容量,大力发展以醇醚燃料为重点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比如,醛类、醋酸、二甲醚、煤基合成油、1 – 4丁二醇等等。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有化工、煤炭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同业聚集、产业链延伸和循环经济为纽带,发展煤化工业园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新上一批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煤化工项目。到2010年,全省煤化工产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新型替代能源的煤层气、煤制油发展潜力也比较大。我省是全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资源储量约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储量的1/3。在六大煤田中,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煤层气资源量最大,分别为6.85万亿立方米和2.84万亿立方米,占全省煤层气资源总量的93.26%,是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两大战略重点。从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开采条件和资源品质来看,我省煤层气资源有着分布集中、埋藏浅、可采性好、甲烷含量高(大于95%)等特点,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资源优势。 煤制油是另外一个战略重点。目前国内煤制油项目开工建设的企业有神华集团、山东充矿集团、内蒙伊泰集团和我省的潞安煤矿集团、晋城煤业集团。其中,神华、充矿、潞安集团的煤制油项目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示范项目,晋城和伊泰的煤制油项目是省级发政委立项的示范项目。潞安集团煤基合成油项目是间接液化项目,主要产品为柴油、石脑油及少量混合醇燃料,生产规模16万吨,2008年建成投产;到2010年达到产业化规模以后,产能将达到每年260万吨;到2015年,每年产能将达到520万吨,利税可达80亿元。晋煤集团在初建10万吨规模的基础上,将发展为300万吨的规模。 二是实现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 我省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重要产业不仅有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和焦炭工业等能源产业,还有冶金、机械等非能源产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不锈钢为主的钢铁,以氧化铝、电解铝为主的铝业以及镁业、机械装备等产业在我省都有很好的基础。不锈钢从“十五”初期的不到2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300万吨产能;铝业南有河津、关铝、振兴集团,东有阳泉铝业、兆丰铝冶,中有太原新东方,北有晋西北铝业;镁业方面,主要有运城、大同、太原三大镁业基地,全省现有产能在50万吨左右;机械装备方面,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设备、油膜轴承、内燃机牵引电机、细纱机等30多种装备机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但是,这些产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才能有效提高附加值,并摊薄消耗、稀释污染。钢、铝、镁,要向下游钢材、铝材、镁合金及其压铸造件等发展;机械装备业,要充分整合资源,联合协作,积极推进军工技术民用化,重点发展规模效应突出、带动作用大的整机产品和成套设备,要大力发展煤机成套设备和重机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环保机械等方面的优势产品;材料工业方面,要依托资源优势,注重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陶瓷材料、纤维材料、高端耐火材料、高岭土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材料,发展回转窑干法生产水泥、高标号特种水泥等。 三是实现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 如前所述,山西是矿产资源大省和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要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首先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效益;其次,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文化积淀、自然风情、红色景区开发为重点,建设精品线路,打造旅游品牌,壮大旅游企业,并做好旅游相关产业的开发;第三,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人文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就要依托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舆论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省形成文明进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就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把加强公益文化事业作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途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传媒集团,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我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