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打造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从金武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可持续发展角度、人居环境以及发展的历史角度看都非常必要,是完全可行的。 (一)从金武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看。金昌市工业经济实力较强,主要以有色冶炼加工为主。2009年,金昌市GDP达196.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11.58亿元,占5.9%;第二产业155.68亿元,占79.4%;第三产业28.83亿元,占14.7%;其中工业142.93亿元,占GDP的 72.9%。武威是一座传统的农业城市。2009年,武威市GDP达192.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3.5亿元,占27.8%,较金昌高2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73.77亿元,占38.3%,较金昌低4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65.52亿元,占33.9%,较金昌高19.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 48.65亿元,占GDP的25.2%,比金昌低47.7个百分点。两市比较,武威一、三产业发达,又是河西的第一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与以重工业为主的金昌市相比能形成较强的产业优势互补。加强两地经济要素流动,促进两地强强联合,推动各自产业优化升级,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良策。 (二)从金武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金昌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型城市,因开采镍而兴起,在单个大型企业的基础上扩展为城市,金川公司至今仍是金昌市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源,在城市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2009年,金川公司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金昌市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但非再生资源的资源衰竭特性和结构过分单一严重影响金昌市的生存和发展。金川镍矿目前的保有储量,使整个矿山的服务年限只有40年左右,为了避免陷入矿竭城衰,确保金昌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必然趋势,且刻不容缓。武威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久远的耕种历史,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利用的规模化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的主导产业。承接参与金昌市资源性城市转型是武威发展的应有之义,金昌市金川公司也应主动融入武威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因此,促进金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从居住环境看。金川公司是一个国有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对本地环境污染严重,2003年、2004年金昌市因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被列入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近年来虽然环境有所改善,但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排放量仍较高,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同时,金昌市区四面戈壁,相较武威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且风沙大;而武威城区处在绿洲的中心,无污染,气候宜人,人气旺,适宜人们居住生活。所以从人居环境看,也需要金武区域一体化。 (四)从金武发展的历史角度看。武威和金昌地理相连、山水相依、人文相亲、血脉相通,历史上,金昌属于武威,古往今来,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且金昌武威同属一个生态区,两地人民一直以来同饮一河水,共享一方资源,经济上天然就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相同的人文地理和相亲的历史渊源为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便利条件。 二、打造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变革思维,以更加宽广的眼界、更加超前的思维、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共同谋划金武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强长期协作、交流、沟通和融合,推动两市组团发展;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通有无,互促互进,实现区域化大发展;通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农产品资源、工业产业布局与规划、人力资源和环境、旅游市场与文化产业、产学研等七个方面的一体化,实现经济大融合,带动区域大发展,推进金武一体化,促进两市共同繁荣。 三、打造金武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和建议 金昌武威应联合尽快申请省政府将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纳入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有序推进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要求。武威、金昌有过统一地区的历史,公路、铁路、水电煤等公共基础设施曾有过一体化雏形,当前推进武威、金昌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就更加容易。一要努力实现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借鉴美国大都市区域规划组织(MPC)模式,将武威和金昌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规划进行有效对接,研究出台《金武经济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规划》,指导加快推进金武经济一体化发展。二要积极推进交通网络一体化。公路上,要以国道312线为横轴线,以省道212线为纵轴线,力争金武高速公路年内开工建设,使武威到金昌的距离由85KM缩短为65KM,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加快永民公路的施工进程,论证建设金左高速公路,建立起内连兰州、张掖,外接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努力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铁路上,加快兰州至张掖客运专线、金阿铁路建设,努力形成以武威、金昌市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铁路交通网络。航空上,尽快申请、改造武威机场军民两用,并与金昌机场携手开展金武空中通道。三是以两市同区号为依托,加快推进信息一体化。按照科学规划通讯设施建设,积极引导通讯运营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推进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力求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同沟同井同基站,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二)推进水资源规划与利用一体化。武威、金昌水资源缺乏,并分布不均衡,污染及生态脆弱问题使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有限。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是两市共同的责任。一是要严格执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有关规定,同一政策,同一标准,上下联动,共同治理。二是要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在国家水利部和省委的领导和协调下,编制金武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用于指导金武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三是要解决好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划分流域上游与下游责任以及水资源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 (三)推进农产品资源一体化。武威是农业大市,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和畜牧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供应及畜牧养殖基地,且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品质优,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较好。而金昌市农业人口比重只有47%,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人口比重会更小,用43%的农业人口养活57%的城市人口,本地主要农产品供需会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必须从相邻地区调用大量的农副产品来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打造金武经济一体化,可充分发挥武威的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促使武威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将优质农产品,长期融入到金昌市的绿色通道,把武威打造成金昌市的 米袋子和菜篮子。 (四)推进工业产业布局与规划一体化。实现金武区域产业布局与规划一体化,必须立足于两市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合理调整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区域布局,协调大项目的分布,加强产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改变产业规划上缺乏两市间协调和互动发展的局面。一要工业经济布局一体化。金昌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大,有色金属、无机化工、能源加工等重工业优势突出,2009年,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达70%左右;武威轻工业具有发展优势,尤其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较发达,2009年,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所占比重达70%左右。金武两市在工业经济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两市要有统一布局,发挥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相互带动,寻找发展接合点,共同向省上争取政策,寻求更多的合作空间,避免趋同发展。二要依托金川公司和镍都实业公司发展武威工业。近年来,武威为发展地方工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工业企业,但却忽视了与邻近的金娃娃的合作。2009年,这两个公司实现的增加值达123.13亿元,是武威全部工业的2.5倍;实现的利税总额达56.49亿元,是武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13倍。因此武威应多做 金娃娃的文章,主动出让土地,在武威建设金川工业小区, 延伸这两个公司的产业链,承接金川公司产业转移。三要依托金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武威工业的辐射带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除省会城市外,只批准了石河子,今年3月21日,金昌市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甘肃省继兰州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此开发区达27平方公里,享受国家开发区政策,重点开发新材料,延伸有色金属、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六条产业链,武威应依托此开发区,根据本地条件有选择地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拟将在武威建设的金川工业小区纳入金昌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开发区政策。四要建立区域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及市场协调委员会,签订一系列促进产权市场联合的协议,进而推动产业布局与规划一体化。五要吸引金川公司和八冶公司参与武威城市建设和重大项目招投标,从而促进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 (五)推进人力资源和居住环境一体化。从人口状况来看,武威是人口大市,2009年,武威市常住人口达191.83万人,是金昌市的4倍,由于人流的相对集中,可带动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发展,具有人口大市的武威可充分发挥人口资源的辐射优势,促进金昌武威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发展。由于金昌市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条件差,四面戈壁,因此,金昌市居民选择邻近的武威居住是必然和现实的选择。从金昌和武威的历史沿革看,1981年之前,武威金昌同属一个地区,金昌有大量的武威人,这些土生土长在武威、对武威有深厚故乡情的人们,习惯并喜欢住在武威,生活在武威,目前已有大批金昌人在武威买了住房,加之金川公司在3年内要拆迁改造50万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因此武威应顺应时势,在金武公路入口处给金川公司和金昌市出让两块土地,在武威开发建设金川住宅小区 和金昌住宅小区,力争把武威打造成为金昌的生活基地。通过创造武威洼地效应,积聚项目、产业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六)推进旅游市场与文化产业一体化。武威旅游资源丰富,金昌有高度的工业文明,可以发展工业旅游,两市又具有多民族文化的传统和靠近青海、宁夏、内蒙等的地缘优势,应以合作、共赢、共享的理念形成区域统一旅游市场。一是探索和建立两市旅游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用于指导建立区域内共同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市场资源与信息、建立旅游市场网络,形成利益共享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二是在旅游产品上塑造两市旅游整体形象。以两市特有的旅游资源共同打造生态游、人文游、工业游、民族游等旅游品牌。三是在旅游市场开发上,要把两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几条跨区域的金武一日游旅游线路,开发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四是开发体现休闲、度假性质的高端旅游产品。开发集观光、会展、商务、博览、休闲等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五是立足现有基础重点发展传媒、出版、文体娱乐、文博会展等产业。充分发挥两市主要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和强势地位,整合现有传媒资源,在金武电视新闻中互播两地经济发展动态,武威日报和金昌日报开辟专栏,互印两地经济发展动态,推动广电和报业的联合与重组,培育更强势的传媒龙头和大集团,兴办传媒文化产业园区,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好的配套条件、服务、政策和人文环境,在资源共享中不断开发品位高、影响大的文化产品。 (七)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武威、金昌两市有特色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较弱,这是制约两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推进两市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一要在突出发展自己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实行自主创新合作战略,加快科研信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协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二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一方面积极鼓励大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金武首先要打破户籍管理制度,在两市的省级示范性中学相互招收两市品学兼优的学生,促进两市教育一体化。三要就地转化科研成果。积极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产品的应用,探索设立专项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四要加快建立两市联合的专门人才的培训、引进、留住机制。金川公司每年需新增技术人才约1500人,而金昌市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虽然达3000多人,但因专业不对口,无法满足金川公司的需求,因此武威职业学院要与金川公司主动联合协作,把武威职业学院作为金川公司的技工培训基地,达到互利共赢。五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体化,实现金武经济圈内剩余劳动力转移优先政策,最大限度优先使用圈内劳动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武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煤炭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h.cn/mhg/bz-mhg/1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