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 2004年左右洪屯乡大辛村地图

2004年左右洪屯乡大辛村地图

  21个镇  慎城镇  谢桥镇  南照镇  杨湖镇  六十铺镇  江口镇  润河镇  新集镇  耿棚镇  半岗镇  王岗镇  夏桥镇  江店孜镇  陈桥镇  黄桥镇  八里河镇  迪沟镇  西三十铺镇  红星镇  鲁口镇  十八里铺镇  9个乡  建颍乡  盛堂乡  刘集乡  古城乡  五十铺乡  黄坝乡  赛涧回族乡  关屯乡  垂岗乡  安徽省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全县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7万公顷,人口160万,辖30个乡镇、346个村(居)委会,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平原旅游县、煤电能源城。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进入安徽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强县。2005年,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一百个县(市、区)之一。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增长76.7%;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增长19.1%,跃居全省第十位。  颍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定名颍上县,迄今已1400多年。这里曾孕育出“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记载其思想的学术典籍《管子》,博大精深,千古不朽,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一代名相泽后世”,当代又诞生了学界大师常任侠、文坛大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郑守仁、陈国良等一代名流。淮河水、颍河柳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足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特色各异的人文自然景观,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整个淮河流域独树一帜。有“东方芭蕾”之称的颍上花鼓灯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鲍祠,青砖灰瓦,典雅幽静,传扬着感人至深的管鲍佳话;颇具苏式园林风格的尤家花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改革开放以来颍上人民创造的小张庄和八里河两个生态环保“全球500佳”名扬四海,堪称奇迹。享有绿洲仙境美誉的小张庄,首开我国生态环保与旅游农业先河。八里河风景区和迪沟风景区双双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八里河南湖公园,景点壮观,湖光胜景,如诗如画。迪沟风景区集自然生态、城镇园林、佛教圣地于一体,让人流连忘返。2005年颍上被评为安徽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目前全县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颍上正在成为中原大地迅速崛起的旅游观光胜地。  颍上地肥水美,物产富饶。这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资源尤为丰富,素有“五河三湾七十二湖”之称,水域面积2.5万公顷,全年可供利用水资源总量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95亿立方米。国家投巨资建设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一批治淮重点工程的相继竣工、投入使用,终结了颍上千百年来洪患灾害频繁的历史。颍上盛产粮食、林果、蔬菜和畜禽、水产品等,总产量均居安徽省前列,是全省畜牧水产十强县、全国粗毛兔之乡、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颍上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近亿吨有待开发。在县境北部300平方公里范围内蕴藏着100多亿吨优质煤炭。已经投产的国家特大型矿井谢桥煤矿,煤炭年产量800万吨。刘庄煤矿是国家“十一五”能源建设重点项目,设计年产800万吨,是国内一流的安全高效、环保型、数字化的特大型矿井,于2006年10月18日建成试生产。刘庄、谢桥两座煤矿都将于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1000万吨。年产300万吨的罗园煤矿即将动工兴建。到2010年,颍上县原煤年产量将突破2200万吨。投资5亿元的国投新集集团工业辅助中心正在筹建,依托煤炭资源规划的4×60万千瓦刘庄电厂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评优阶段。以煤汽化为龙头,以合成氨、煤制油为发展方向,总投资630亿元的颍上煤化工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与国内知名大企业对接,近期可望动工实施。全县煤电、煤化工产业链即将形成,颍上建设华东乃至全国能源城的前景广阔。  颍上区位优越,交通畅达。地处腹地开阔的黄淮大平原,占有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地理优势。阜(阳)淮(南)铁路横贯全境,与大京九、津沪线相连,为华东地区第二通道。县城距大京九铁路纽枢阜阳站和阜阳飞机场不到60公里。合(肥)淮(南)阜(阳)、阜(阳)六(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淮北至安庆高速公路纵横全境,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珠高速。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全县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淮河、颍河流经颍上200多公里,通江达海。全县境内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并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光纤传输、数字交换、移动通讯等现代化通信网络。  颍上蓄势劲发,迅速崛起。历经坎坷曲折和艰辛探索的颍上人民,已经走上了一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富民强县之路。200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工业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商贸旅游为两冀,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新颍上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到2010年建成安徽省十强县和省级卫生文明县城,全面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的社会主义和谐新颍上的奋斗目标;共建共享颍上人民有体面、有尊严、有价值的幸福生活。2004年颍上首次跨入安徽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强县行列,综合经济实力由2003年的全省第61位提升到第21位。2005年发展进一步加快,动态指数提升到全省第5位,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13位;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三、二调整为二、三、一,工业成为领跑全县经济的主导产业,颍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历史性突破,被公认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的一匹黑马。2006年,在连续两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的强劲态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化解了一大批多年积累、严重影响颍上健康协调发展的深层次历史遗留问题,为颍上的全面加速、奋力跨越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  今天的颍上充满着生机、活力和希望,展示着精彩、神奇和辉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颍上,正处在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中部崛起战略、安徽东向发展战略及加快皖北和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给加速发展的颍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县上下励精图治,抢抓机遇,全面加速,奋力跨越,正在举全县之力实施“5511”计划,即培育壮大“煤电、化工、造纸、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工业,重点建设“防洪排涝、综合交通、城镇建设、文明创建、人才强县”等五项基础工程,着力打造全国生态旅游基地,奋力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5511”计划的核心是项目,目前入库项目157个,总投资650亿元,其中列入市“6611”工程项目43个,在建和新开工100万元以上项目72个。2006年,刘庄煤矿已建成投产、谢桥煤矿技改和铁路专用线建设顺利竣工;224省道、南湖大道改造竣工通车;阜六高速、合阜高速、颍上船闸和颍城至刘庄煤矿快速通道加快实施;220千伏变电所、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刘庄电厂项目进入评优阶段;煤化工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编报完成。这些重点工程的建成和重大项目的实施推进,极大推动了颍上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了颍上迅速崛起的后劲。投资的迅速扩张和强劲增长,使颍上建设蒸蒸日上、发展如日中天。200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3亿元,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24.7%。二产在三产中的比重上升到38.6%,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一批中小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高速增长。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276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2233元,增长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2亿元,增长17.4%。进入2007年以来,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3%,财政收入增长48.7%,职工平均工资增长23.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7%,均创历史同期发展的最好水平。全县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持续较快的增长周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颍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妥善解决了长期积累的涉及上万人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998年一拖就是十年的全县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推进顺利,基本完成。并村工作以及2006年举行的党代会和刚刚闭幕的县人大、政协两会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圆满成功。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率先启动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率先实施了农村三年内“村村通”油路工程;率先解决了村支两委离职老干部养老补贴问题;率先开展了编制部门预算和财政供给人员清理工作;率先推行了审计报告全部公开制度;率先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率先实施了城镇退役士兵货币化安置改革。今年县财政集中财力1.1亿元实施23项民生工程。这些举措深得民心,也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为打造和谐颍上、活力颍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颍上城镇开发建设力度空前。修编了2006年至2010年《颍上县城市近期规划》,县城人口到2010年将接近20万人,达到中等城市人口规模,建设用地将达到20平方公里。2006年颍上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2005年以来,通过市场化运作,颍上城北新区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接近4亿元,以城北新区建设为标志,城镇化进入全面加速阶段,老城区品位不断提升,新城区建设日新月异,江心洲开发步伐加快,工业园建设力度规模空前;中心镇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以迪沟、谢桥、八里河、南照、六十铺为代表的一批旅游型、服务型、商贸型、工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正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第一要务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创近年来新高,产量达93.3万吨。3个示范镇、20个示范村和一批重点村镇的建设规划编制以及面上村庄布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并村工作进入后续完善阶段。城乡发展良性互动。  安商、扶商、富商,要让投资者和企业家成为颍上最受尊重、最有地位的人,已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最新理念。为使客商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颍上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全省率先实行所有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行“阳光行政”,全面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率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和人民群众满意政府。2006年颍上县政府门户网站颍上政务信息网,被评为全国县级政府绩效网站评估第11名。县委、县政府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骨干企业实行领导联系和月例会、月调度制度,提供了最优服务和最佳环境。在服务刘庄煤矿开发建设中,与国投新集集团建立了沟通、交流、协商、合作的良好运作机制,地矿关系顺畅、融洽、和谐,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团结、共进、双赢的局面,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地矿合作、共创辉煌的典范和样板,也为颍上赢得了更多更大的投资机遇。  作为招商引资重要载体的安徽颍上工业园区,属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为发展园区工业,打造工业块状经济,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县委、县政府努力拓展园区空间,积极扩大园区土地储备,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厂房、道路、码头、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园区管理,县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委员会办公室、项目与招商办公室与园区管委会同处办公,有关业务与县行政服务中心联网并办,同时实行积极的招商促进政策,吸引了一批项目入驻工业园区,打造了颍上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从去年开始规划建设的4.6平方公里城北新区,主要定位是政务、文化、居住、商业功能,充分体现了优美、生态、环保、开放的格调特色,已完成基础建设投入2亿元。依托低洼地、旧宅基和煤矿塌陷区治理,颍上每年新增土地占补平衡指标超过600公顷,建设土地供给得到了有效保证。所有这些,为颍上的城市扩张和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  2004年以来,落户颍上的重大投资项目纷至踏来、接踵而至。投资28亿元的刘庄煤矿和投资5.5亿元的谢桥煤矿技改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10亿元的刘庄坑口电厂项目基本达到核准要求,有望今年动工兴建。总投资600多亿元的煤化工项目,总体规划编制已完成,争取近期启动煤化工基地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30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与上海中石油合作的煤化工项目已于近期启动。在颍上境内投资30亿元的两条高速公路和颍河颍上船闸项目也将于今明两年竣工完成。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和即将动工兴建的项目有刘庄煤矿快速通道、刘庄深部煤矿、刘庄煤矿矸石发电厂、鑫泰化工1830工程、天都纸业麦草制浆项目、颍上污水处理厂、颍河大桥、国投新集集团煤电调度中心和后勤基地、县工业园和城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徽涉外旅游职业学院、新世纪学校、颍上一中新校区等等。颍上已成为上下关注、八方看好的投资热土,客商云集,商机无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颍上已经进入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勤劳勇敢而又务实创新的颍上人民愿与八方有识之士携手擎伟业、协力创辉煌。一个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的社会主义和谐新颍上正迅速崛起在江淮大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煤炭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h.cn/mhg/js-mhg/2118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nita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