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 东与千年帝都洛阳为邻,南接南阳相接,西望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二、三门峡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6万(2012年),辖湖滨区、陕州区、渑池县、卢氏县、义马市、灵宝市,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三、三门峡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天鹅之城、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我国六大苹果出口基地之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2014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
四、中国一艘056护卫舰命名为三门峡号。
三门峡市下面有哪些县区
三门峡市域面积10309平方千米,总人口225.61万(2016年常住人口),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县(渑池县、卢氏县)、[3] 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三门峡都有哪几个县?
截至2019年,三门峡市有2个县,分别是卢氏县和渑池县。
三门峡是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汇地带。
东北接洛阳市新安县、东临洛阳市宜阳县和洛宁县;东南邻壤洛阳市栾川县;南同南阳地区西峡县为邻;西南与陕西省商洛地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相连;西和陕西省渭南地区潼关县共界;北隔黄河和山西省运城地区芮城县、平陆县、垣曲县相望。
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总人口227万,其中常住人口223.2万人,城镇化率47.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5人。
现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共6个县(市、区),62个乡(镇)(33个乡,29个镇),1363个村委会,12个街道办事处,135个居委会。
全市边界线总长1311.9公里,其中省级2条,“豫陕线”长223.898公里,“豫晋线”长200.8公里;市级2条,“洛三线”长388.187公里,“三南线”51公里;县级5条,卢灵线、渑陕线、渑义线、湖陕线、陕灵线,总长度448.07公里。
扩展资料:
三门峡市的历史沿革
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氏族部落。
约在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属焦国、虢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战国时分属韩、秦、魏;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
三国属魏国恒农郡,晋属司州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民国时期先属豫西道、河洛道,后改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设陕州专员公署。1952年,陕州专署与洛阳专署合并。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
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
三门峡市现辖2县(渑池县、卢氏县)、2区(湖滨区、陕州区),代管2市(义马市、灵宝市)及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三门峡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
参考资料来源: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