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个远期规划,国家肯定会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但现在来看,决定市场的还是供应的相对紧缺。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煤炭的需求情况,火电站是动力煤的最大下游客户,受益于经济快速恢复和工作地过年政策,各地生产受春节影响减小,用电量明显提升,合计达到12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2%,三大产业增速都在20%以上,特别是制造业,用电量8012亿千瓦时,增长25.8%。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一月和二月份,国内发电量明显上升,对动力煤的需求比往年要高不少。
焦煤也是一样,国内一月和二月钢产量明显提升,一月增量还是个位数,二月和三月都是两位数,现在的增速已在20%以上,对焦煤的需求不断提升。
其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煤国和消耗国,但这两年煤价一直偏低,山西和河北许多知名的矿务局发生债务违约,实际原因是煤炭利润已经无法支撑行业的健康发展(当然也有17和18年煤价高时乱投资和决策因素)。因此在煤炭生产上,国家一直在做减法,根据中国煤炭协会发布报告,过去五年间,全国已经累计退出了煤矿5500处,保留的数量为4700处,退出的落后产能达到10亿吨以上。这种供应量减少肯定会造成价格的相对坚挺。
“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将控制在41亿吨左右,预计国内消费量42亿吨左右,较2020年国内煤炭产量、消费量增长约5%左右,相当于维持现有产能不变,而煤矿数量将压缩至4000处左右,这样骨干煤炭产量将进一步集中,有利于销售价格的稳定。
第三、如果单纯从煤价上来看,虽然有一定增长,但实际价格涨幅并不夸张,比如焦煤,近几年的最低价是2020年8月25日的971元/吨,最高价则是今年2月7日的1155元/吨,当前的价格为1138元/吨,当前涨幅比起去年低点上涨只有17.2%,与去年同价价格基本一致。而在2018年和2019年焦煤价格均高于当前。动力煤涨幅高一些,也不过从530涨到了580左右。
与去年同期的进口铁矿石、有色金属相比,煤的涨价真的算是小儿科了,在全球资金充裕,通胀预期上升的背景下,自然资源的价格有一定的上升是很正常的。
第四、国外市场的影响,如果说去年是中国一枝独秀,那么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恢复的轨道,各国自身煤炭需求量也在上升,俄罗斯、蒙古等国出口呈现降低趋势;中国和澳大利亚关系紧张,相对成本最低的澳煤进入中国受限,也从客观上助推了煤价的向上空间。
第五、虽然煤价短暂的开始“煤超疯”,但从长期来看,却肯定会是一个稳定下行的状态。毕竟国内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国内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技术的成熟,核电和太阳能发电成本长期来算,是远低于燃煤发电的。
短期的煤价上涨,并不能改变煤在国内能源中地位的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