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小溪里流水潺潺,野生小鱼小虾随处可见,搬起石头可发现螃蟹,石头上有青苔,偶尔还有翠鸟、白鹤从空中掠过,小溪小河里的水甚至可以直接生吃。这些不应成为记忆中的事,也不能成为记忆中的事。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的农村趣闻趣事。而现在,某些地方的小溪小河已干涸,长满了杂草,甚至直接露出泛白泛黑的石头,即便是下雨也很难再看到以前水流不断的溪流了。刺楸这边有条小河,那水很深,小只能骑在牛背上过河,而现在却长满了菖蒲之类的杂草。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刺楸层曾分析过农村老家好些山泉水都干涸了的原因,这与某些曾常年有水的小河小溪现在都干涸了有点类似。地表水流到小溪小河,小溪小河又汇入大江大河,大江大河又奔向大海。而水在运动的过程中又大量地蒸发到空气中。
一、地下水开采,机井越打越深现在地下水比以前开采得多,打井的技术也进步了,随便打口井就是几十上百米深,这样虽然能供应上日常用水,但大量的深井会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换,地表水会下渗补充地下水。
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土壤储水涵养水源的作用不可忽视,可改善当地水文状况,调节局地水循环,植物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现在某些地方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种植桉树、杨树之类的速生经济树,速生树不仅吸收地下水,四其蒸腾作用也大,降低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除了速生树「抽水」,还有路面硬化面积增多,不仅不利于涵养水源,还会使水分的蒸发量加大。
三、农村荒田增多现在农村荒废的田地比以前多了,因为种庄稼不挣钱,好多人直接齐弃弄农了。刺楸这边,农民主要种水稻,以前农村的水田里全是水汪汪的,而如今荒废的较多。水田可涵养水源,在一个小地区内还存在着水循环作用,影响着一个地方的降水。
而水田少了,局地的蒸发量减少,造成降水量减少,小溪小河得不到水流的补充,地表径流也就减少了。
四、气候变化现如今全球气候发生了变化,而某些小环境气候也发生了改变,年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当然就变小了。当然,小环境气候的改变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某些小溪小河干涸的分析,如果觉得回答得不错就点个赞吧。
【你也许不会相信,油松是小溪的大杀手】关于这个问题,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小溪的消失,最明显的是在北方山区。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有两个:
一、气候原因
近三十多年,中国气候南涝北旱的特征愈加明显。北方的年降雨量比三十年前明显减少。之前每年有数日的连雨天,对地下水形成很好的补充,现在很少遇到。
二、人为原因
首先是人工造林!人们对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的认识存在误解,以为树多了水就会多,其实结果未必如此。我的家乡森林覆盖率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百分之三十几,增长到了现在的百分之六十几。森林覆盖率增长了一倍,水反而没了!
认真观察,这些年的人工造林无论是飞播还是栽种,基本上都是油松。受人工干预,油松已经成为北方很多地区森林的主体。
再看三十年龄以上的人工油松树林,林下遍地是厚达十几厘米的松针,很多地方,其他植物全部灭绝,寸草不生,严重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不仅如此,油松林极易发生火灾,而且很难扑灭。最主要的是成年的油松林严重影响了地下水的补充,最终彻底扼杀了绝大部分山间小溪!
由于松针外裹蜡质,多年不腐。林下松针如同几十厘米厚的海绵,对一般降雨形成了十分有效的吸附。也许很多人会说,有了这层厚厚的海绵,雨水不再流走,不就是涵养在本地了吗?雨水留在本地不好吗?的确,这样一来,一般降雨是留在了本地。但是,这样的雨水,只是留在了这层“海绵”中,后果是既直接减少了地表径流,更严重影响了雨水对山体的渗入。笔者做过实验,十五厘米以上的陈年松针层,二三十毫米的降水根本无法有效渗透到下面的地层。
众所周知,山间小溪的水都是山体涵养的地下水受重力作用析出后汇聚而成的。受大面积陈年松针的物理隔离,一般的自然降水对山体涵养的水源很难再进行长期有效补充。很多世代流淌的山泉和小溪因此断流,很多千年古树也树枯叶落。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多年来人工造林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极其做出的巨大生态贡献,也不能否定油松林在防风固沙和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生态价值,但是对油松的栽植一定要加以更科学的规划,对成年后的油松林应该科学地间伐,避免其负面照应的不断扩大。要通过间伐让森林逐步恢复成更加多样性的自然生长状态。用阔叶林树叶易腐烂的特性,撕开陈年松针那层厚厚的海绵。让降雨能够更好地渗入地面。
其次是人们用热习惯的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人们做饭取暖主要靠山上的草木,每到收秋完后,割柴成为最主要的活计。山上除了大树和林场的松树,几乎只剩一层浅浅的草皮。自然降雨点点入地,对地下水形成了十分有效的补充。现在,多年的自然封育。山上处处植被茂盛,落叶厚积。小雨落不入地,山体浅表得到的有限水分也仅仅能够供应茂密植被的生长和蒸腾,很难形成有效的泉水出。
再次是稻改旱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我们生活的区域从来不存在地下水超采,水位却也在逐年下降。稻改旱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以前的稻田,河水被长渠引导到稻田,山间地面长年含水,挖井几尺见水。现在挖井,没有十几米水源很难充足保证。
当然,很多地区还有堤坝截水、深层选矿、地下水超采等其他原因的影响,总之,人为因素成为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地下水位的整体下降,让众多曾经长年流淌的小溪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