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唐山的重建,在当时人们眼中、尤其是外国人的眼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狂计划。
1976年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
震后,全市96%的住房倒塌,未塌的也损坏严重。
自地震发生后,唐山人就栖身于帐篷、窝棚、简易房中,很多人在砖头压油毡的简易房里一住就达十年之久。震后的唐山怎么办?是就此放弃,还是重新建设?重建的话是选择异地,还是原地重建?
面对一片废墟,讨论、调研、清墟用了4年多时间,直到1980年,救灾任务基本结束,唐山正式开始重建。
当时国家困难,资金短缺,唐山重建没有任何外援。按照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唐山市的重建资金由国家全包。是的,没有外援,除了当时肩负为北京直接供电的陡河发电厂是日本在震前便开始支援外,没有一分外援。
插句题外话,当初参与援建陡河发电厂的三位日本技术人员也在震中遇难,震后第二天,日本外务省便动手准备发出药品、衣物、帐篷等物资。
日本驻华大使向中国政府转达:一俟中国方面做好接受准备,就将发送。然而被中方谢绝。若干年后,日方在陡电厂区建了一个凭吊逝者,象征友好的樱花园。
本人即为陡电子弟,父亲曾提起此事,故过耳不忘。
言归正题,当时实行“收支两条线”,即唐山市将当年财政4.5亿元全部上交国家,再由国家对唐山市重建拨款。
重建材料的采购,由这笔资金支出:国家有计划地向唐钢采购,水泥也来自当地,沙子、石子等就地取材。这部分建设资金只包括唐山市的重建需求。
因为当时,唐山市实行地委和市委平行,地委负责唐山的各个区县(83年唐山地区撤销,秦皇岛和其所辖县从唐山分离),市委则负责唐山市的管理。
开滦、唐钢等部属国有企业,由中央另外出资恢复重建。
所以国务院最后批准下来的重建资金,是依照唐山自己震前年度国民生产总值,按五年免缴国家财政的数额,留下来用于唐山复建,实行了包干制。
当时唐山每年应交国家财税约4个多亿,5年总数约合20几个亿。
这点钱本来就紧张,后来由于人工材料涨价、回迁人口增多,尽管在建设规模、设计水平上做了大幅砍切,还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用。
这样,国家又同意延长一年,最后唐山复建总投资约26亿元,全部是用唐山自己震后生产所创造的价值。那时候唐山人住在简易房里,仨人工作俩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唐山人的抗震精神,并不是一句虚言。
后来中央曾决定给唐山重建资金“涨”到30亿,而时任唐山市委书记郭耀臣说:“国家确实有困难,我们能理解,要在现在啥事儿都没有了。所以我们把新区的热电单独先退出来,再改成25亿元,经过财政审批,最终确定为24.5亿元。”
震后十年间,唐山共建造了各类建筑2090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为1218万平方米,共设计了168个居民住宅小区。
其中路北区59个小区,路南区32个小区,东矿区(今古冶区)58个小区,丰润新区(今丰润区)10个小区,开平区9个小区。
1981年,河北全省各地的机械化建筑队伍陆续开进唐山,城市建设全面开花。所有的居民住宅小区都以数字排列,如1号小区,因在陡河北面,也叫河北1号小区、2号小区、3号小区。
按此向后排列,如红旗楼、大城山楼、开滦水厂楼是7号小区,培仁里是13号小区,凤凰山南面的金星楼是23号小区,西面的山西北里是24号小区,市府前面的山西南里是25号小区。
新华楼是29号小区,赵庄楼是41号小区,铁路楼是42号小区,河心台是70号小区,部西里是71号小区,钓鱼台北楼是78号小区等,其中不包括自建平房。
唐山震后的房子因为资金不足,又不能甩下一部分人不管,所以实在没有办法,就降低了层高,压缩了空间,砍掉了许多公共设施,也没有做外装修。
所以,现在看来,震后复建的房子空间都比较狭小,没有大客厅,卫生间、厨房也不太适用。
但是有一条,所有震后复建的房子,无论刚开始的“内浇外挂”——就是内结构承重墙水泥钢筋浇筑,外墙用预制钢筋水泥构件焊接浇筑,还是“内浇外砌”——因资金不足而把外墙改为砖砌,都可以称得上“万年牢”,绝对能够防御强烈度毁灭性大地震。
因为当时第一刚刚死了24多万人,教训惨烈,心有余悸,对新房子不怕坚固。第二,当时的人们还不懂得掺假使坏,做豆腐渣工程骗人。
唐山震后复建的房子除了防震,还有一个好处,楼层低,间距大,光照好,人口密度小,管理费用低,这是现代城市非常稀缺的生态型居住环境,如果给老人或小家庭居住,并且能适当加以改造,物业的绿化、美化搞得更好些,决不亚于大都市连排新式低层楼盘。
所以,上世纪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来唐山做节目就非常羡慕地说,在唐山没有水泥森林,抬头就能看见蓝天白云,充分享受阳光,到处是绿色空间,这真是因祸得福啊!
就是唐山自己和国家的对外宣传,也一直以新唐山住宅区为骄傲的资本,彩印画册至今还在用。
1990年,唐山市政府就因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人居荣誉大奖,并至今引以为荣。
当然,现在唐山的蓝天白云已是不多见了。
借助钢铁化工煤炭建材这四大支柱产业,唐山不仅恢复元气,还在本世纪初重新回到了河北经济总量第一的宝座,但代价就是空气指数的直线下降。
2016年,是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唐山现在却在转型的档口困惑:环保力度仍需加强;经济下行,去产能等更是使这座城市压力倍增;有位专家更直接放言唐山是中国最没前途的城市,大搞舆论攻势。但我相信,既然挺过了大地震,这座钢铁般坚强的凤凰城就不能再次涅盘吗?有人要唱衰唐山,那就唱衰去罢,怕听拉拉蛄叫还不种地了?
登上凤凰山,低头看唐山。
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
——父辈时代的顺口溜
“模拟城市”一般出现的新城市
为了提供避难场所,体育中心放在了城市中心,唐山成为中国最早设立体育中心的城市之一
震后的唐山安装了一共16612盏路灯
远处的大城山(原名唐山)和烟囱是当时这座城市唯二的“特色”
一条林荫路分割开居住区和唐山机车厂(今中车唐车)等工业区,唐车也即唐山人口中的“南厂”,从1899年就小名南厂的他,震后则搬到唐山市区的最北端。
中国第一个机车制造厂因为地震而搬新家了
照片中唯一一座高楼是唐山饭店,十五层,代表了当时唐山地区的五区十县。
当然今天唐山是七区七县了,我觉得是不是应该降一层?或者把昌黎、宝坻等割出去的县还给唐山?
画面中最高建筑是华北煤炭医学院(今华北理工大学)的主楼。
震前唐山最高楼之一却安然挺过了唐山大地震,六层。当然,顶部的圆球是震后加上的。
蜂蜜麻糖是唐山特产,大概起源与明万历年间,新新麻糖是1930年的老字号了,震后重建了新厂,直到今天还保持着照片中那个六角形包装。这玩意儿是蜂蜜做的,太甜,一次不能吃太多,我曾给各地同学都送过,唯有广东同学:甜嘛?一般般啦~
可惜大世界冰糕再也吃不到了。
很多城市的人习惯用解放前,解放后等时间点来讲述城市史、家族史,而唐山人的时间点却被地震前、地震后分隔开。这里是唐山震后的新市中心,小时候可喜欢坐那种手风琴似的公交,专挑车厢连接部那段站着。
可惜现在唐山没有铰链车了,市中心的大转盘也都没了。
上文中提到的陡电!当时全国最先进的电厂(进口了四台日立机组),直接担负为首都北京供电的任务。
本人即为陡电子弟,不过算是个叛徒,从小上的是钢厂的小学和初中。。。
1976年的唐山建设路
1986年的唐山建设路
2006年的唐山建设路
2016年的唐山建设路
这张照片是唐山市地震局苏天民于1986年拍摄的作品,分段拍摄对接而成。
1986年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落成,唐山市政府与同年7月28日在此向世界宣布唐山震后重建成功。不过这个为了赶在地震十周年而宣布的“成功”,略带仓促。
因为直到今天,唐山还有大量震后灾民自建的简易房存在——比如唐山交通大学旧址。
1996年,唐山大地震二十周年,唐山开工建设高度111.4米的凤凰大厦,当时大家觉得这是个疯狂的计划。
如今大家觉得就连它旁边高140米的新世界中心都矮死了,什么时候唐山能来栋200+??
我是震后出生的人,能记事的时候,听大人说重建要感谢解放军和全国人民。还有听说当初外国想援助我们建设,被国家拒绝了。我看到的小区都以数字命名,如1号,3号,4号,5号等等,为了抗震,楼层普遍不高,可能6层就算是高的,房子很结实,若干年后装修打眼挺费劲。每个幼儿园和小学都像是按照一个图纸建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