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废品就上废品之家,您的问题我来回答】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前景广阔,中国将成为最大回收市场之一!
近日,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约为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亿元。预计2025年左右,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大概能够达到1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2亿元。
而到2030年,随着全球电动化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多,这一数字将达到1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63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蓝海”正在慢慢形成,未来足够可期,下一阶段伴随各路资本纷纷开始入局,将会变得异常热闹。同时,根据该机构预测,中国也将成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等应用中锂离子电池回收的最大市场之一。
虽然前景足够光明,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目前位于我国仍面临诸多挑战。正如记者在《动力电池回收之“殇”》一文中所说,深究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阻碍,技术难度较高、利润相对微薄、行业资质难求或成主要原因。
第一,技术方面。
动力电池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即储能市场与拆解回收。由于拥有动力电池回收储能技术的各类厂家并未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各自为营,这就造成储能电池领域“一致性”较差的局面。此外,拆解回收领域目前仍需专业设备与相关技术人员的操作,仍存一定“壁垒”。
第二,利润方面。
因为目前各家企业总体动力电池回收量相对较少,收支难以平衡成为普遍现象。电池回收作为一项拥有技术门槛与资金门槛的行业,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但是就政府层面而言,只鼓励企业进行回收,并无明确激励政策出台。
同时现阶段,由于三元电池因应用较晚尚未到大规模退役之时,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处理再利用后利润极低,所以综合考虑之下多数企业仍处观望态度。
第三,资质方面。
2019年工信部曾出台《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但仅有5家企业入围。未来,资质问题极有可能成为困扰该行业扩大发展的又一因素。
不可否认,现阶段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需要解决的痛点仍有许多,但是不妨一些头部企业已然开始布局并抢占现有市场份额。据不完全统计统计,已有宁德时代、天津力神、北汽鹏龙、比亚迪等企业均已不同程度的开启动力电池回收项目。
另外,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与主机厂进行“定向”合作,这一模式目前也在逐渐普及。据了解,我国上市公司中化国际日前宣布与宝马在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对其宝马i3所淘汰的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再利用。比利时企业优美科则于去年宣布与奥迪在电池回收利用方面达成了合作,将回收奥迪e-tron所采用的三元锂电池。
总之,对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前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其市场规模摆在那里,肯定会有许多企业想要入局,而入局的本质条件还是集中所有力量解决上述现存技术壁垒与痛点,最终我们将会得到一片真正的动力电池回收“蓝海”。
感谢邀请,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回收未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可以说一片蓝海,经常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想从中谋求发展,那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回收行业却非常寂静呢?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国家目前对动力电池回收资质缺乏明确的要求,牌照非常难拿,目前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必须要承担起回收动力电池的义务,目前报废的动力电池基本由主机厂或生产厂回收。
第二,动力电池的设计寿命超过整车,而且很多动力电池的质保期限很长,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很多电芯终生质保,合资企业的动力电池也都质保八年以上,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没几年,所以短时间内回收企业根本就没机会收到废旧电池,基本都是质保政策内的厂家回收。
第三,国内动力电池再利用市场并未形成,回收后的动力电池再利用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一致性修复或均衡修复变成对电池性能要求不高的家用储能电站。另一种是通过技术处理变成电池原材料,但是这样处理工艺目前比购买新的材料成本还要贵。
第四,目前我国的电池市场还处于激烈竞争中,技术保密的情况比较严重,标准不统一,回收后再处理的困难较多。
第五,安全问题,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涉及的安全管控情况较多,一旦出现问题对一个企业是致命的,这也是国家目前未能放开的主要原因。
总之,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在国内并未形成,很多人在观望,我认为三到五年后,随着网约车大规模的淘汰,这些电池的处理肯定是需要专业的机构来做,另外私家车老旧车型淘汰后的动力电池处理也会带来回收市场。
如果您想进入该行业,可以先和主机厂或汽车报废厂建立联系,并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等待市场到来是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