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货 兴福镇的经济状况

兴福镇的经济状况

兴福镇民营经济园区辐射相邻乡镇,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水、电、路、讯等各项配套设施完善,投资政策优惠,已有多家外资企业入驻园区投资置业。厨房设备生产基地 生产系列不锈钢餐饮用具,产品有12大系列、130多个品种、300多种规格,广泛用于各种级别的宾馆、饭店、酒店及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家庭厨房,产品远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出口俄罗斯、韩国、越南、泰国。该产业年创产值8.5亿元。——明胶生产基地 生产工业明胶和火柴专用胶,产品广泛用于化工等行业,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韩国、越南等国家。年产量达2万吨。——黑白铁彩涂板加工批发基地 生产经营各种规格、型号的镀锌板、冷轧板、彩图板、复合板及铁制品小件,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及现代化装饰等行业,辐射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黑白铁彩涂板专业批发市场。2002年各类板材吞吐量100万吨,实现交易额55亿元。——柳编工艺品加工 产品有8大系列,2000多个花色品种,远销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带动杞柳种植10000亩,柳编加工户8000多户。——有机蔬菜加工 年加工有机蔬菜6000吨,集有机蔬菜种植、速冻、深加工、出口于一体,生产加工的10多种有机蔬菜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建国初期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65万元,1978年976万元,2000年14.2亿元,2009年19亿元。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0亿元,全镇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财政收入1.0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000多元。全镇银行储蓄存款余额17亿元,户均存款20万元。 截止到2009年,兴福镇共有厨具企业1000余家,截止2015年,全镇拥有注册企业七百余家,非注册中小型企业两千余家全镇厨具产业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利税3.8亿元。被全国工商联命名为“中国厨都”。板材产业现有经营业户450多家,年实现吞吐量300万吨、交易额180亿元,彩涂镀锌板产量达到600万吨,位列全国第一,各类板材生产加工企业达到23家,年产镀锌板11万吨、不锈钢板10万吨、彩涂板75.5万吨、复合板550万平方米,年营业收入28亿元、利税3亿元。2008年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2009年滨州博兴县兴福镇黑白铁市场荣获“全国十大金属材料交易市场”称号,名列第六。 厨具业全年实现总产值75亿元。板材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81亿元。全年完成板材交易量460万吨,交易280亿元,钢铁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十大金属材料交易市场”。第一产业1949年, 全镇粮食平均亩产45.4公斤,总产227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290公斤,总产1450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加强农田路域治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镇域内村魏洼、母猪洼、李韩洼进行方田建设,对全镇农村低压电网进行改造,加强植树造林工作,提倡机械化作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种子工程, 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33公顷,农业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2000年全镇粮食平均亩产427公斤,总产达到3801.3万公斤。近年来,结合当地实际,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努力发展“三高一优”农业和畜牧规模养殖。2000年全镇高油玉米达到13公顷, 杞柳种植面积100公顷,创建大蒜、韭菜等无公害蔬菜基地67公顷, 苜蓿43公顷,冬枣33公顷,发展养殖大户100多户。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26亿元, 其中种植业总产值9800万元,林业3600万元,畜牧业8000万元。 农作物播种面积3333.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64公顷,经济作物769.3公顷。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为1∶0.3。第二产业1928年,花边手工业开始兴起。1931年成立瑞昌、瑞兴祥、同德成和义和隆4个花边庄, 收购花边,有2000多人从事花边生产。建国初,大部分手工业作坊停办。由于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工业经济得不到发展。1978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仅600多人,实现产值260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全镇传统的柳编、蒸笼制作、熬胶和黑白铁加工业得到充分发展。1986年全镇工业企业534个, 从业人员2630人,年产值1528万元。之后几年,集体工业企业发展缓慢,以家庭手工业和前店后厂为主要经营方式的个体私营企业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入90年代,镇党委、政府提出“放手发展”的策略,确立了个体私营经济的主体地位,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1991年通过制定镇内农转非政策,筹集社会资金300万元, 创办起全区首家镇级工业小区,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个体大户进区经营,初步形成了厨房设备、制胶、黑白铁批发加工、建筑建材、化工、柳编六大产业。1994年,通过卖、租等多种形式,对镇属企业进行了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改制,确定了“从搞活单个企业向整体搞活全镇经济转变,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从产品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的工作思路,推动镇级资产向支柱行业、优势行业、重点企业集中,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1996年建成黑白铁市场,当年实现交易额16.5亿元。工业小区和黑白铁市场的建立,形成了全镇的生产、销售、信息中心,推动了厨房设备、黑白铁、制胶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1996年底,全镇各类企业9 30多家,从业人员11000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7283万元,创利税7401万元。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兴福镇适时提出了“质量兴业,创新强镇,实施二次创业”的口号,大力实施集团化、外向型、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2000年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7000人,实现产值11.3亿元,利税1.4亿元。第三产业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地处偏远,兴福镇第三产业发展受限,改革开放初期处于落后状态。 1986年,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28人, 年销售额95万元,实现利税4.75万元。进入90年代后,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重点来抓,大力实施资金倾斜、政策优惠等措施,相继建成了福旺板材市场、李韩扫帚市场、城李毛皮市场、兴李蔬菜市场、兴合煤炭市场、兴福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促进了全镇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2000年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1065户,从业人员3076人,年创产值15680万元,利税1900万元。 人民生活建国前,人均纯收入不到20元,年人均粮食97公斤,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素有“兴福人民不幸福”之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群众的生产热情得到了极大发挥,迅速摘掉了贫穷帽子。进入90年代以来,全镇上下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集中力量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兴福人民走上了一条富裕之路。 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88元。全镇个体、私营大户资产过5 0万元的600多户, 过百万元的210户, 过千万元的10户。 全镇私人轿车412辆,摩托车5200辆,程控电话7600部,移动电话5500部,电脑375台,上网240户,3000多户农民通了有线电视。 全镇860多户农民住上了小康楼。1997年,该镇被评为全市首批小康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煤炭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h.cn/zh/qh-zh/981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nita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