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七二年的老鼠,从记事起,每到冬天,生产队就会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数量分柴禾,有高粱杆,有玉米杆,分完了就把这些柴禾码成柴垛。另外每户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多数人家也都种上大豆玉米和高粱等作物,即使有自留地,这点柴禾也不够烧,一大年就靠这些柴禾做饭取暖,尤其是到了冬天需要烧火炕,就更费柴禾了。每到秋收以后,大片庄稼地里都收拾干净了,人们闲下来了,就开始下地刨茬子(玉米杆和高粱杆割完之后剩下的根),刨下来之后就地晾干,然后把茬子上面的泥土敲打干净,再用大藤篓背回家码成垛,慢慢烧。那年月没有暖气,而且平常人家是买不起煤的。直到八二年农村落实生产责任制以后 ,家家户户才不用为柴火发愁了
人到中年的你,还会不会听妈妈讲那些过去的事情?
时光回转,
肯定愿意。
可惜我母,
忧伤成患。
不识儿女,
何谈讲事?
我在娘家,
常听父忆。
待为人妻,
喜闻婆言。
父母全者,
珍惜眼前。
不厌其烦,
倾听母叨。
他日分别,
不留遗憾。
(不问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