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加坡靠近海岸线,城市的植物覆盖比较多,其次新加坡重工业比较少,地势比较平摊又是热带雨林气候适合植物生长,城市设施环境环保做的优于亚洲其他国家,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新加坡被评为 亚洲最绿色城市
新加坡是如何独立的?
在1996年的时候,李光耀曾提出可以重新回到马来西亚的怀抱,前提条件是只要马来西亚平等对待华人,结果如此“简单”的条件却被马来西亚所拒绝。当年,新加坡被迫离开马来西亚,也与此有关,因为马来西亚施行“马来人至上”,害怕华人在马来西亚壮大起来,所以直接把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给踢了出去。
新加坡的单飞是被迫的,并非出于自愿在中原的古籍之中,新加坡最早的名称是“单马锡”,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将此地标注为“淡马锡”,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出于南洋马六甲海峡的交通要冲,所以在近代被荷兰等国先后染指,最终落入了英国手中,成为了英国在远东的航运中心。
二战之后,英国再也无力维持其庞大的殖民体系,其海外殖民地纷纷自立门户,新加坡与当时一起脱离英国的马来亚、沙巴、砂劳越共同组建了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而州长就是新加坡之父李光耀。
然而仅仅是两年多以后,新加坡就被迫离开了马来西亚。1965年,被巫统控制的马来西亚国会在新加坡并不在场的情况下举行了投票,最终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直接将新加坡提出了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被迫离开。
虽然新加坡的确处于国际交通要冲,但是毕竟只是一处弹丸之地,既没有土地也没有资源,甚至绝大多数的饮用水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才能保证供应,当时整个新加坡,能够拥有比较像样住房的家庭占比还不到1成,发展水平相仿落后。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话,生存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是当初新加坡不愿看到的,但也只能接受。
华人问题,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症结所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海外华人比例最高的两个国家,近代开始,大批的东南沿海华人纷纷下南洋谋生,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都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地,然而在这两个地方,华人的处境却完全不同。
在新加坡,由于当地奉行的诸族均等,华人并没有受到不公正对待,反而凭借实力上的巨大优势,主导了当地的几乎一切方面。在马来西亚,由于当地的巫统奉行马来人至上原则,华人虽然数量不少,而且经济实力非常强悍,但是却处处都到打压与压榨。战后,由于新加坡的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华人占据总人口的比例陡然上升到了40%以上,与马来人的数量几乎对等。虽然数量上差不多,但是马来人的发展水平与综合素质远远不如华人,若是平等竞争的话,马来人被淘汰也是必然的,这对于奉行马来人至上的巫统来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其实,起初新加坡的加入也让马来西亚非常欢迎,虽然新加坡没多么富裕,但比当时的马来西亚要强不少,但是随后的时间里,马来人发现华人的实力过于强大,使得马来人愈发处于弱势地位之后,心中越来越担心将来马来西亚被被华人所掌握,想来想去,觉得华人为主的新加坡是留不得了。
对于李光耀的担心,也是新加坡被踢的原因之一李光耀被称作新加坡之父,虽然李光耀是典型的英国式的华人,但他终究是个华人,其手段凌厉,在诸多方面都非常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尽管在外人看来李光耀的做法有时候似乎有些独断,但在他的推动之下,新加坡的确飞速成长了起来。
而在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之后,李光耀虽然只是个州长,但是他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华人群体与其他非马来族裔群体之中。
原本掌握着新加坡的,是处处施行“马来人优先”的巫统,然而李光耀所带领的广大华人群体力量,增长壮大的速度实在令巫统感到极大的不安,他们害怕有朝一日马来西亚会成为华人的马来西亚,马来人会被边缘化。
然而事实上,李光耀与其他绝大多数华人追求的,只是公平的对待,从未要求过什么特别的对待,所以巫统的这种想法实在杞人忧天。然毫无疑问,这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想法,还是使得巫统非常忌惮李光耀,忌惮华人,忌惮新加坡,必须将其弄出去。
结语:当年新加坡的自立门庭,是被强加的原本,马来西亚为了打压新加坡与华人群体,不断挑起各种事端,眼见没什么明显效果之后,干脆就直接背着新加坡进行了投票与议案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对于新加坡的驱逐,新加坡并不是主要要求的分家,而是被赶出去的。
而新加坡被赶出去的理由,也非常简单,李光耀与广大非马来人族裔追求的是,建设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的马来人想要的,只是一个“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新加坡从一开始,根本没有想成为一个国家,历史上它曾热烈地拥抱马来西亚,但最终还是被马来西亚毫不留情地给驱逐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历史上说,马来亚和新加坡同属英国殖民地,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了三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又被英国人统治,但这时的大英帝国,由于在二战遭到重创,实力下滑,已无力继续维护海外殖民统治。
英国计划,准许马来亚独立,让马来人自己去治理,新加坡则无限期地保留为英国殖民地。因为新加坡地处海上交通要道,扼守马六甲海峡,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提到新加坡和李光耀的历史,有一个人是撇不开的,这就是被誉为马来西亚国父的东古拉赫曼。
东古拉赫曼的父亲是马来亚地区的一个苏丹,作为苏丹的王子,他得到马来亚联邦九个州的绝对支持,年纪轻轻便成为巫统的领导人,不过早年就留学英国的他,向来以亲英而著称。
1955年7月,马来亚联邦举行大选,东古拉赫曼领导的联盟获得大胜,他开始谋划马来亚的独立。
1956年1月,东古拉赫曼前往英国出席宪制会谈,会谈结束后,他从英国殖民地官员手中接管了行政议会的所有职位,马来亚率先成为一个自治邦。
此时的新加坡首席部长马绍尔,提出了这样的构想,让新加坡和马来亚合并成为一个国家,搭上马来亚独立的顺风车,新加坡作为马来亚的一个地区,也顺理成章的获得独立。
可东古拉赫曼否决了这个构想。在他看来,假如新加坡获得和马来亚同等地位,马来人将会感到恐慌,英国人之所以把两个地区分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马来人的利益。也就是说,马来亚的主体民族是马来人,突然多出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地区,无疑挑战了马来人地位。
几个月后,以马绍尔为首的新加坡代表团,前往英国参加宪制会议,商讨新加坡的前途问题。
出发前,李光耀发表了一份人民行动党正式声明,大致意思是说:“在实现自治之前,就同马来亚合并,不幸的是,东古拉赫曼不同意这个建议,现在新加坡只好在政治上寻求最大的进展,但还是会争取同马来亚联邦合并。”
而马绍尔在出发前就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此行争取不到独立,我就辞职。”
没想到这次会谈马绍尔却吃了瘪,英国殖民地大臣波霭语气坚定地说,马绍尔“现在寻求主权完整独立,女王陛下不同意,也不想讨论这个问题,”就这样,马绍尔不但没有争取到新加坡的独立,还把自己的乌纱帽弄丢了。
1957年2月7日,林有福接任马绍尔职位,担任新加坡首席部长。几个月后,他带领新加坡代表团再次来到英国谈判,李光耀亦代表人民行动党参加此次谈判。
这次会谈结果还不错,新加坡成为英国的一个自治邦,可以选出自己的议会,并由议会产生整套政府班子。
这下李光耀大展拳脚的机会终于来了。因为,他有这个自信,在下一次新加坡大选中一定能获胜。
果然,在1959年5月30日,新加坡议会选举投票日,90%有参选资格的新加坡人都去投了票。
选举结果出来,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赢得了议会里51席中的43席,获得了53.4%的选票。根据选举规则,李光耀成为新加坡自治邦的总理,这一年,他35岁。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相隔一条1400米的柔佛海峡,两地在地理、历史、血缘上几乎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
作为英国自治邦的新加坡如果完全独立成一个国家,将在经济、国家安全等方面,面临许多困境,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动党一直希望以马来亚合并。
但东古拉赫曼作为一个马来人领袖,希望的是当地的华人最好不要凝聚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小地区里,最好是一盘散沙,安于当一个乖乖听话的少数民族,不挑战当地马来人的地位和利益,也好让马来人容易应付。但这是李光耀不得不团结的一个力量,毕竟,马来人对于新加坡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新加坡是华人的聚集区,从大格局上看,则处在马来人的包围之中。华人在当地属于少数民族,但是有智慧、有才干、有力量的一群人。
站在新加坡的角度,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腹地的小岛,连淡水都无法自给,仅靠自身的资源极难维系国家的生存。新加坡需要找一棵大树做依靠。
双方矛盾焦点是:以东古拉赫曼为首的马来亚人想建立一个“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李光耀则希望建立一个部分种族,平等团结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但谁也料不到,东古拉赫曼的态度却在后来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1961年5月27日,东古拉赫曼在新加坡一个会议午餐会发表演讲,突然说:“马来亚迟早应该同英国以及新加坡、北婆罗洲、文莱和沙捞越的人民取得谅解,考虑把这些地区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进行政治和经济合作。”
为什么东古拉赫曼态度会突然发生180度的大转弯?据李光耀推测,这是英国人在背后做了思想工作,只有控制住新加坡的安全,才能维护马来人的安全,因为新加坡以华裔为主,容易被共产党吸引过去,加入共产主义阵营。
经过反复权衡,东古拉赫曼于1961年5月27日提出成立“马来西亚”的方案,计划把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和马来亚合并成一个新国家,即马来西亚。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正式并入马来西亚,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
然而,由于以东古拉为首的马来人天生具有的排外性,尤其是排斥华人。
1964年,新加坡由原来承担马来西亚政府40%的税款来源,被强加到60%,也不向新加坡开放沙巴及沙捞越市场,并找借口关闭了新加坡中国银行分行。
雪上加霜的是,马来西亚成立后,印尼人便断绝了和马来西亚的外交关系,禁止马来西亚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产。
这样,新加坡两次爆发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种族骚乱,使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和新加坡地方政府的关系日趋紧张。
于是,东古拉赫曼想出一个办法。1965年8月9日召开会议,通过国会紧急宪法修正案,经过投票,最终126票赞成,0票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把新加坡踢出来后,华人比例从44%下降至24%,马来人的比重上升到三分之二。如此一来,华人在马来西亚就大大减少,马来人占压倒性优势,掌握马来西亚的大权,一劳永逸的解决种族争端问题。
当天上午10时,李光耀几乎哽咽声音宣布新加坡独立。“自由与独立永远是人民的神圣权利……我,李光耀,以新加坡总理的名义,代表新加坡人民与政府,宣布从1965年8月9日起,在自由、正义、公平的原则下,新加坡将永远是一个自主、独立与民主的国家,在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的社会里,誓将永远为人民大众谋求幸福和快乐。”
李光耀后来在回忆录说:“我从来没这样悲伤过。分家成了事实,我辜负了马来亚、沙巴和沙捞越许许多多的人……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头上的。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在居住着1亿多马来回教徒的群岛上,我们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生存呢?”
新加坡宣告脱离马来西亚成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后,同年9月,新加坡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国,10月新加坡又加入了英联邦。
独立后的新加坡,像一个断奶的婴儿,举步蹒跚,四面危机。
新加坡不但经济上失去了重要的来源,独立后,国家的安全还面临着威胁。
它的处境有点儿像刚建国时的以色列——面积狭小,周围被人口众多、面积广大而且有敌意的阿拉伯国家包围。这也是后来李光耀在军事上引进以色列教官,在诸多方面引进以色列经验的原因。
“怎么盖房子、怎么修理引擎、怎么写书,都有专著教导。但是从没见过有这样的一本书,教人如何把一群来自中国、印度和马来群岛等不同地区的移民塑造成一个民族国家,或者如何在岛国转口贸易港的传统角色已经过时的情况下,养活岛上的人民。”
来自西方的时评都预测独立后的新加坡迟早有一天将走投无路。
而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倒李光耀,他以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勇气,爬坡过坎、披荆斩棘不断砥砺前行。
他对新加坡政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发展教育,兴办学校,成立成人教育促进局,大大的提高了国民知识素养。2.统一语言,把英语定为国语,促进民族团结,以便更好融入世界。3.依托天然优良港,发展国际贸易。4.制定严刑峻法,并严格执行。5.高薪养廉,建立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加坡经济开始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跻身为发达国家之列。
李光耀实现了他的梦想,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梯队跻身为第一世界国家,并成为第一世界里绿洲。
2018年,新加坡人均GDP6.5万美元,人均纯收入位列世界第七。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廉洁、最干净及办公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