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园博园,拍的照片我好喜欢,经常看一看,乐趣心相连。
园博园集纳了各地方最具特色的景观,但没有把蕴含的文化融进景观里,岁月、历史的沉淀没有,就如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一样。只有有灵魂有内涵的东西才会感动人吸引人。
一个电影节为什么需要“市场”?
电影节的核心是电影,但应该是围绕电影去做自然的延展
文/一一
再破纪录。
9月25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签约仪式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举行,今年共有44个重点项目、39家企业在北京市场签约发布,总金额达到352.23亿元,同比增长约6%,再次突破纪录。
经历了疫情停工半年之久的2020年,北影节北京市场签约仪式也有21个重点项目、46家企业在现场签约,签约总额达到330.89亿元,同样创下纪录。据统计,北京市场签约仪式十一年来共促进346个重点项目洽商签约,交易总额累计达2002.51亿元。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北京国际电影节对于产业的吸引力足以证明。
尽管大众视角看待一个电影节,聚焦点在于“评奖”和“展映”,但实际上一个优质电影节对于B端的价值体现主要是在“平台”上。是否能够通过电影节这一平台,搭建起一个完善的交流以及流通的平台,让整个产业在一个相对集中的高密度周期里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帮助整个产业健康发展,这才是B端对于整个电影节的最大需求。
任何一个国际电影节,实际上市场早就成为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顶级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即便在疫情延期甚至无法举办的情况下,仍然通过线上的方式来保证“市场”运转。所以,一个电影节“市场”的好坏,实际上是这个电影节好坏的一个窗口。
1
—通 道—
尽可能的打开融资通道。
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黑天鹅”,影视行业最大的痛点在于融资通道的狭窄,直白的说在于缺钱。
从2017年到2020年,影视行业融资额从接近200亿退缩至30亿,资本的迅速离场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远远要比想象中大,尽管行业最头部单片票房不断走高,但这种严重的头部化背后是难以忽视的两级分化。
在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最鼎盛的时期,影视公司纷纷可以拿到融资。无论是正常投融资的“慢钱”还是流量至上吸引而来的“热钱”,影视行业都因为资本追捧而进入到一个快车道。但是随着整个产业理性回调,再加上两年的疫情资本迅速退潮,这给准备不足的影视行业实际上留下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整个行业随着头部化效应的加剧,各项成本不断走高。但是无论是公司运营还是项目制作,因为资本的退潮导致严重的“钱荒”。于是,三角债问题、质押暴雷等问题频频出现。此时的影视行业内部,尽管已经意识到“片荒”带来的惨痛影响,但是由于缺乏足够吸引价值资本的入场,导致整个行业依然陷入到一个低气压的循环当中。
为此,如何像好莱坞大制片厂一样,通过影视+金融的方式来维持整个行业的运转,帮助公司打开资本通道,也正是这两年整个产业内部继续解决的问题。
对于整个行业头部公司来说,由于其项目可以成体系化运作,所以在项目金融化方面相对占的一定的先机。例如去年,华谊兄弟就同招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招商银行拟向华谊兄弟的影视片单计划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影视项目的开发制作等各个环节。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份基于影视片单的综合授信,为中国影视和商业银行的产融结合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签约仪式上,产融结合无疑成为了最大的亮点。北京银行与北京市电影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为首都电影行业企业提供不少于200亿元意向性授信,支持行业内的优质电影企业发展以及电影产业集聚区和重点电影项目建设,携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影视高地。
北京银行朝外支行、翠微路支行将分别与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订10亿元合作协议,助力企业继续打造电影精品。
北京银行两家文创专营支行:雍和文创支行、大望路文创支行分别与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共计1.3亿元,支持电影作品拍摄与发行。
在9月22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投融资峰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杰群、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孙宝林、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董殿毅、北京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牛天祥、北京银行行长助理戴炜共同发布“电影+”版权质押贷。
在整个行业遭遇“V字谷”时,北京国际电影节还是承载了刺激行业活力的重任,通过升级电影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来帮助整个行业走入黑暗。
2
—流 通—
项目流通依然是重中之重。
就目前的产业环境来看,产融结合对影视公司的“标准”极高,往往是最头部的影视公司才能有机会通过金融的方式来缓解当下的金融压力。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都需要紧紧围绕着项目,通过单个项目来打开资金通道。
其实每年,北影节北京市场都会有大量项目在现场达成签约。而这些项目的共性,实际上就是整个产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特性”。从今年签约的项目来看,主旋律和IP是重点。
例如保利影业今年的多个重点影视项目在北京市场达成签约,单就保利营业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百宣影业、北京凯视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项目投资签约总额就达到了8亿人民币。
此外,抛开传统的“主旋律”作品,临近冬奥会也有不少冬奥题材的作品达成合作。例如文投控股百城冬奥文化推广计划——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在北京市场签约仪式上亮相,并且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文化活动服务赞助商,文投控股通过百城冬奥文化推广计划中的影视计划与北京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围绕冬奥题材打造影视作品,本组项目投资总额也达到了1.5亿元人民币。
除了主旋律之外,动画、科幻、现实主义题材开发也有项目在现场签约。而这几个内容分支,恰好是这几年电影市场保持了充足的活力。其中,保利影业重点宣传发行合作项目有:由青年导演郑雷编剧执导的科幻悬疑电影《平行森林》和讲述英雄史诗的动画电影《格萨尔王之磨炼》。本组项目投资签约总额5000万元人民币。电影《悬古秘藏》三部曲,本组项目投资签约总额达到4.5亿元人民币。
其实分析这些签约项目,就能够大致判断出未来几年时间整个行业的内容风向。就目前而言,主旋律、科幻、动画依然是未来几年时间市场密度最高的类型,占据着整个行业最多的资源。
3
—延 展—
不断成熟的产业体系。
资本之所以迅速在电影产业退潮,根本原因并不是疫情所导致的“黑天鹅”,而是整个票房市场在突破600亿之后,并没有彻底打开二级增长的通道。言下之意在于,现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不足以支撑整个市场短期内再次爆发增长。
但是从物理条件来看,《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落地实施,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量必然会突破8万块甚至更多。而上座率目前仅有11%,这意味着有89%的空场率先待解决。而观影频次和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这些当下的痛点,都是整个行业未来可以被看好的“潜力点”。倘若上座率提升4%,观影频次再度提升,那么整个票房市场就会再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市场的规模也远远不止600亿。
此外,整个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十分发达,互联网文娱消费已经非常成熟。一旦电影的商业模式出现变革,与互联网进行深度结合,那么整个电影产业的商业化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但在变革来临之前,整个行业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产业体系。在北京市场签约仪式上,保利文化、保利影业、保利华信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今后双方将在打通数字化文化产业链、5G及人工智能、云计算、无人智慧影院等技术应用,在文化产业展开全面合作,助力保利文化数字化转型。
在稍早之前,保利集团所属保利影业、保利华信傲天,在影院自动化放映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开发5G功能模块,在北京移动公司终端技术保障下,成功在保利天安门影城实现电影节展映影片DCP节目包的5G接收,实际传输速度可达到800Mbps,确保零丢包。
从这一点来说,电影院是否会加速迎来5G时代,实现联屏模式成为了一大看点。一旦电影院屏幕进入联屏时代和5G时代,那么终端必然实现升级,可以大大提升终端的行业效率问题。
此外,“有戏电影酒店”项目也在现场签约,有戏将每个房间设计成私密影院,配备超大巨幕,5000多部高清精选片源。有戏电影酒店打造“酒店+电影”跨界融合的中高端酒店品牌,用电影IP为传统酒店赋能,形成差异化优势,本组项目投资签约总额也达到了20亿元人民币。
随着5G技术运营,以及“酒店+电影”衍生产业的项目推进,也能看到电影作为一种有效的2C媒介,依然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旦整个产业体系得到完善,电影产业迅速回暖也指日可待。
今年的北京市场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升级,除了已有的签约项目和签约金额破纪录外,今年的北京市场推出了市场放映环节,丰富了北京市场版权交易;项目创投板块也增设了创投训练营;行业对话板块设立了学院日活动。
整体市场板块的“加宽”,对于当下的产业来说是比较关键的。整个产业无论是市场还是产业维度,都需要通过一个集中的“聚集地”推升产业的信心。而最能够产业互动的市场板块,实际上是整个产业最为关注的重点。
另外,一个国际电影节如何提升自己的产业服务能力,往往就能在“市场”环节得到体现。而市场环节的好坏,也能从反面来证明一个电影节真正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