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力 煤炭物流发展规划的规划基础和背景

煤炭物流发展规划的规划基础和背景

十一五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服务水平显着提高,为煤炭物流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1.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产量快速增长,调运量快速增加。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36.5亿吨,铁路调运量22.6亿吨,沿海主要港口发运量6.2亿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55%、75%和73%;省际间调运量19亿吨,较2005年增长65%。煤炭生产开发加速西移,铁路运输平均距离由2005年的579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655公里。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加大煤炭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铁路和铁海联运为主的西煤东调、北煤南运通道不断完善,以集散、储配等功能为主的煤炭物流园区快速发展。2012年,山西、陕西、蒙西地区铁路煤炭外运能力达10亿吨,比2005年增加4亿吨;全国万吨级以上煤炭专业化码头泊位189个,比2005年增加70个;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能力达到670万吨。3.服务主体快速成长。一批煤炭物流企业通过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整合物流资源,再造业务流程,开展多模式、多层次的现代煤炭物流服务,实现由单一煤炭购销向流通增值服务转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4.先进技术装备逐步应用。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及抑尘装置、重载专用车辆及不摘钩连续翻卸、封闭式集中仓储、数字化配煤等先进物流技术装备得到应用。5.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交易模式,一批煤炭电子交易平台陆续建成。焦炭、焦煤、动力煤等期货品种相继上市交易。一些企业建立了煤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快速响应。6.国际物流快速发展。一批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投资国外煤炭物流基础设施,拓展物流业务。多个陆路口岸相继开放,沿海港口接卸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煤炭进出口总量达到3亿吨,是2005年的3倍。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铁路煤运通道能力不足,电煤请车满足率较低,导致公路煤炭长途运输量持续增加。储配基地建设滞后,主要港口吞吐能力不足,集疏运系统不匹配,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市场主体服务水平低。煤炭物流服务主体小、散、弱,大多从事运输、仓储、装卸等单一业务,综合服务能力弱。部分服务主体缺乏现代物流理念,供应链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设施利用率低。3.煤炭物流成本较高。煤炭物流各环节税率不统一,不合理收费多,税费重复征收,企业负担重。物流通道不完善,部分物流环节衔接不畅,流通效率低。煤炭从产地到主要消费地,流通环节费用较高。4.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煤炭物流标准化程度低,各物流要素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和兼容。整体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运行效率不高。能耗与排放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严重。5.物流人才匮乏。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数量少,专业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紧缺,难以适应煤炭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煤炭物流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要求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的实施,为煤炭物流发展营造更有利、更宽松的政策环境。我国煤炭需求持续增加,生产开发布局加速西移,西煤东调、北煤南运格局更加突出,要求发展现代煤炭物流,提高物流效率,保障稳定供应。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煤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为煤炭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现代物流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为煤炭物流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煤炭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h.cn/zx/dl-zx/1589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nita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