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力 能源消费的世界格局

能源消费的世界格局

截止2009年10月末,世界能源市场供需形势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能源输出国能源禁运或主动切断能源供应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同时高能源价格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明显减弱,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能源危机相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能源供需分布不平衡格局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形势日趋严峻,能源地缘政治与能源冲突依然存在,能源安全问题有可能越来越复杂。
从能源消费看,能源增长将主要向亚太地区转移,当前亚太地区已超过欧、美,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区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从能源供应上,世界对欧佩克的依赖将趋于加重,中亚地区的供应能力将逐渐提高。当前,许多机构都预测未来20年世界石油产量,普遍认为欧佩克产量份额将上升至50%左右。从消费大国看,将难以避免依赖中东等地区,这确实增加了能源供应风险,在能源外交上客观上存在被能源国要挟的可能。从输出国看,它们的经济命脉也受到消费大国的影响,能源输出多元化也是其战略方向。
2009年11月12日,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9》中预计,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2009年全球能源消费可能出现自1981年来的首次下降。
报告表示,基于现行政策,一旦经济复苏,能源消费将很快回升,预计从2007年至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量将增加四成。而当能源需求开始恢复时,会导致在随后的一些年里价格突升,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障碍。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将增至1.05亿桶。按2008年美元估值,油价到2020年将达每桶100美元,2030年将升至每桶115美元。国际能源署预计,要满足预计的能源需求,到2030年累计需要26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相当于平均每年1.1万亿美元(全球GDP的1.4%)的投资量。
世界能源消费重心东移
2006年,世界平均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4吨标准煤,而德国、日本和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分别为5.7吨标准煤、5.8吨标准煤和11.1吨标准煤,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与高收入国家相比还很低。
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达到14.6亿人左右,由此估算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7.35亿吨标准煤。以此为基础计算的2009年至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4.14%。
虽然发达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高于中国,但其消费增速却远低于中国,世界新增能源消费主要靠中国。有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2.5%,与历史平均数值大致相符,但远低于2010年的5.1%的增长率。其中,能源消费量的净增长全部来自新兴经济体,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能源需求则在过去四年中第三次下降,但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仍高居榜首,占到全球新增能源消费的71%。
能源消费增长与各国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资料显示,世界按汇率计算的生产总值(GDP)在2000~2010年间世界总值增长率为6.92%,相比之下,美国、欧盟和日本低于世界均值,分别为3.95%、6.70%和1.58%,中国和印度却明显高于世界均值,分别为17.24%和12.35%,日本同期GDP年增率仅为1.58%。
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日本各自的全球GDP份额从2000年的30.88%、26.40%、14.47%,降低到2010年的23.30%、25.88%、8.68%;中国和印度的全球GDP份额则分别从3.72%、1.49%,上升至2010年的9.34%、2.44%。
对此,油气领域著名专家、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曾撰文表示,二战后,作为世界油库的中东,其原油绝大部分流向大西洋两岸、特别是欧洲和北美。但两次石油危机后,东亚的日本和继之而起的“四小龙”经济迅速发展,分流了部分中东石油的出口。而在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世界基础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电,未计入新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增率为2.67%,北美、欧洲和独联体地区的这一增长率仅为0.20%,亚太区(不包括独联体和中东)这一数字却达到了6.34%。以2010年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计,北美欧洲和独联体共占47.53%,亚太区达38.34%。在亚太区内,同期日本的能源总量年增率为-0.29%,中国(包括香港)和印度则分别达11.54%和5.18%。
能源消费重心东移这一现象在石油行业体现得比较明显。在欧洲,炼油业的开工率已降至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炼油利润微薄,不少炼厂都处于关闭或对外出售的状态。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型炼油企业等都纷纷制定了出售炼油业务的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高级顾问曹湘洪说,炼油生产正从发达国家向石油生产国和亚太发展中国家转移。
相比而言,中国的炼油产能一直在不断扩张。2009年底,我国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2000年的2.76亿吨猛增至4.77亿吨,稳居世界第二位。近两年,炼油产能扩张势头不减,2011年一年中,中石化即建成投产了26套炼化装置。当前,中石化的石油炼制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截至去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2.49亿吨,年加工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1家。
能源消费增长重心东移直接影响到国际能源贸易格局,特别是油气进口的地区构成。从2010年与2001年世界石油进口量地区构成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北美、日本进口量呈降势,期间年增率分别为-0.14%和-1.51%;欧洲呈微弱增势,为0.01%。同期,东亚和南亚地区的石油进口年增率为3.81%。有专家预计,东亚和南亚的全球石油进口份额可能在2013年左右超越美国和欧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煤炭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h.cn/zx/dl-zx/71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nita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