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 听说包头包钢集团最多的时候有10万工人,这是真的吗?

听说包头包钢集团最多的时候有10万工人,这是真的吗?

包钢最初员工14万,建设包钢时包头有两个冶金建设公司,包头二冶和二十二冶,职工有20多万,1976年唐山大地震二十二冶整体从包头迁移到唐山,我好多同学都去了唐山。

云南煤炭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绿色能源代替绝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已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在绿色能源的挤压下,火电企业遭遇多米诺骨牌,接连电力过剩、破产、关闭,苦不堪言,绿色能源崛起,成了谋害火电企业的最大“元凶”,一招致命。

5月12日,云南宣威法院发布,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宣威公司”)的账面资产12.6亿元、账面负债总额52.88亿元,账面资产负债率为419.89%,公司资产评估价值为8.2亿元(不含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符合法定宣告破产的条件,于5月9日正式裁定宣告宣威公司破产。

就这样,这座服役长达60余年的大型火电厂凄凉谢幕。纵观全国,近两年内,煤电企业频现破产,优胜劣汰已成为常态。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逐步更迭焕新,未来,火电的主力地位是否真会被绿色能源代替?而煤炭的出路又在哪里?

火电“艰难时刻”亏损、关停、破产以及断臂求生宣威电厂,一个曾经让无数宣威人为之骄傲的名字。

始建于1958年的宣威电厂,在四期扩建工程结束后,堪称当时云南省最大火力发电厂。曾坐拥4台2.5万千瓦和2台5万千瓦机组,已于2001年底全部拆除。2000年3月,宣威发电厂改制为云南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并实施扩建工程。2001年,国电电力收购宣威公司41%股权,又于2010年收购宣威公司25%股权。截至破产前,宣威公司注册资本151,484万元,国电电力持股66%;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4%。

据悉,宣威公司主营电力生产及销售,拥有6台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受云南省电力产能过剩及煤炭行业去产能影响,宣威公司近年来电力负荷持续下降,入炉标煤单价逐年升高,再加上2016年云南省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宣威公司生产经营环境持续恶化。

截至2019年9月30日,宣威公司资产总额23.88亿元,负债总额53.73亿元,所有者权益-29.85亿元,资产负债率225.02%,在职员工679人。2019年9月底,宣威公司带息负债合计51.1451亿元,其中,国电电力借款50.58亿元,中国工商银行宣威支行电费收费权质押贷款0.5651亿元。

宣威公司近三年及截至去年9月主要财务数据:

再看国电,作为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2017年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这一操作一直被业界称为“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的经典案例。然而即便如此,母公司依然不堪重负,而宣威电厂也未能在火电企业的破产潮中得以幸免。

不得不说,作为云南电网仅有的两个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企业之一,沦落至此,不免让人黯然神伤,唏嘘不已。

当然,在绿色能源崛起的大背景下,宣威公司的遭遇并非个例。面对亏损,国投电力去年10月也曾断臂求生,调整资产结构,拟转让6家火电公司股权。根据国投电力统计,6家火电公司截至今年上半年,资产总额为90.25亿元,实现营收为24.2亿元,净利润为-0.43亿元。

除此之外,去年7月,大唐发电旗下连城电厂以无力支付到期款项为由,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此外,大唐发电旗下另一子公司大唐保定华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也于2018年12月申请破产清算。

能源消费结构生变,绿色能源强势崛起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等产业快速发展,省内用电量占比提升到52.3%;新动能逐步形成,绿色能源优势逐步显现,长期的水电弃水正在终结……透过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绿色能源已是大势所趋。

乌东德水电站

目前,能源产业已提前一年实现云南省提出的2020年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目标,并连续3年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水电、风电、太阳能等为主的云南绿色能源正加速发展,云南正由发电送电大省向发电用电大省转变。

云南电网公司统计信息显示,装机容量方面, 截至2019年底,云南已达9595万千瓦,居全国第7位,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电量方面,2015年起,云南连续五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9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云南省全社会用电量1812亿千瓦时,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产业正式成为云南省第一支柱产业。

由此可见,云南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过程中,电力领域示范先行,为能源产业连通“绿色电源”,其中变化所带来的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反观火电企业,犹如在夹缝中生存一般,步履艰难,深陷亏损泥淖,破产也成了唯一出路。

云南煤炭新出路在何方?火电长期以来都是煤炭的主要出路,即便现在,仍有超过2/3的煤炭是用于发电。但目前火电市场份额逐步被清洁能源挤占或代替已是不争的事实,那未来煤炭的出路又在何方?

面对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的现状,煤炭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产业转型已经形成共识。虽目前暂未见到云南煤炭企业的新思考、新改变,但国内的相关煤企业已经在向化工行业靠拢。

据陕煤集团榆林化工产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煤化工已经解决了高污染、高耗能且“嗜水如命”的问题。其中,在新《环保法》的重压之下,部分项目已经达到了零排放;至于煤化工需水量大的问题,也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的煤化工企业往往依附煤矿而建,煤炭开采排出的水正好被煤化工企业通过处理之后达到循环利用。

他表示,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将打破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瓶颈,实现煤化工与石油化工既“错位”又“融合”,由常规大宗原料向生产新材料进一步转化。目前,陕煤集团化工产业产量已经达到1770万吨,产品数量已经达几十种,未来有望超过100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煤炭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h.cn/zx/gj-zx/33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nita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